[1] Chun-ping WU, Lan-sheng LIU, Xu-guang WANG,et al.Channel Effect of the Modified Powdery Mixture of Ammonium Nitrate and Fuel Oil[J].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,Metallurgy and Materials.2010,7(5):519-525.
[2] 尹铁男,宫敬,张金波,等.输油管道对流换热系数模型[J].科学技术与工程,2011,11(22):5278-5280.
[3] 吴伟民,王贵月,李华廷.加力燃油管传热特性研究[J].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,1997,(2):9-12.
[4] 吴双应,贾丹,肖兰,等.不同加热边界下定热流时圆柱形腔体内自然对流传热特性[J].华东理工大学学报,2012,38(6):680-686.
[5] 邱霖,何杰.多进出口空间混合对流传热的数值分析[J].华南理工大学学报,1997,25(6):97-103.
[6] 任青梅,杨志斌.飞机整体油箱三维瞬态温度场分析[J].航空科学技术,2012,(6):29-31.
[7] 张兴娟,张作琦,高峰.先进战斗机超声速巡航过程中的燃油温度变化特性分析[J].航空动力学报, 2010,25(2):258-263.
[8] 周伟,郭军亮.民用飞机燃油箱传热技术方法研究[J].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,2012,(B11):30-34.
[9]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《世界导弹与航天发动机》编辑委员会.世界导弹与航天发动机大全[M].北京:军事科学出版社,1999.
[10] 杨世铭,陶文铨.传热学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1.
[11] 姚仲鹏,王瑞君.传热学[M].北京: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3.
[12] 姜贵庆,刘连生.高速气流传热与烧蚀热防护[M].北京:国防工业出版社,2003.
[13] QJ1734战术飞行器气动加热工程计算方法[S].航天708所,上海航天局八部,三院三部,1989.
[14] 程新容.高密度烃燃料应用性能研究[C].宁波溪口:第三届冲压发动机学术会议论文集,2010.
[15] 胡祥义,张自岩,曹根泉,等.GJB1172.12,军用设备气候极值空中气温[S].空军第七研究所,1991.
|